5月24日,第19个世界计量日刚过,市场监管总局局长张茅一行到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昌平院区考察,看望慰问一线计量科研人员和干部职工。
张茅实地考察了中国计量院的时间频率计量、玻尔兹曼常数测量、量子器件、红外遥感载荷定标、医用加速器实验室和化学计量等实验室,之后,听取了中国计量院负责同志的工作汇报,并不时与科研人员进行交流。
张茅指出,自成立以来,经过几代计量科技工作者的潜心专研和不懈努力,中国计量院取得了今天的成就,非常了不起。这次到中国计量院考察学习到了很多东西,对计量科学的地位和作用有了更新的认识。张茅强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一流的科技成果要应用到国民经济主战场,满足国家的重大战略需求。
张茅非常关心科研人员的通勤、住房,以及实验室空间紧张等问题,详细询问了中国计量院二期建设的进展情况。他勉励青年科研人员潜心攻关,多出成果,为支撑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中国计量院是我国的国家计量院,近年来,已经建立并保存国家计量基准128项,计量标准346项,有证标准物质1500多种,经国际互认的国家校准测量能力(CMC)达到1523项,位列国际第4,亚洲第1。近年来,中国计量院共获得81项国家科学技术奖,400余项省部级奖,有力支撑了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
关于计量
所谓计量,是指实现单位统一、保证量值准确可靠的活动,是测量的科学与应用。有人曾形象地比喻,计量就像空气一样,与人类生产生活紧密相连,但往往又不被人们注意。
计量是国际公认的四大国家质量技术基础(NQI)之一。大到神舟飞天、“蛟龙”入海、卫星遨游、高铁测速,小到菜场买菜、电表计数、汽车加油、话费统计等统统都离不开计量工作。
发达国家都非常看重计量的作用。
美国、德国、英国等20多个国家把计量(度量衡)写入宪法,作为中央事权和统一管理国家的基本要求。
美国和德国的国家计量院院长都是由总统任命。美、德、英等主要发达国家政府对计量有统一、稳定的专项经费支持,并逐年增长。
1875年5月20日,17个国家在法国巴黎签署了“米制公约”,这是一项在全球范围内采用国际单位制和保证测量结果一致的政府间协议。100多年来,国际米制公约组织对保证国际计量标准的统一、促进国际贸易和加速科技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1999年,第二十一届国际计量大会把每年的5月20日确定为“世界计量日”。